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揭开山寨食品的“画皮”

  “远看是金典牛奶,近看却是全典牛奶”“包装很类似,也是橙汁,名字却叫橙果粒”……

  近日,《人民日报》聚焦“山寨”食品在网购、外卖以及线下零食店再次冒头的现象,不少商家将“山寨”饮料与餐食打包成套餐捆绑销售,部分商家还会使用“收藏店铺送饮料”或“低价加购饮料”等促销手段误导消费者。

  “山寨”食品蔓延至线上平台,以“搭售”形式被部分商家捆绑卖给消费者,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还损害了正规企业的利益。而且,这些“山寨”食品多来自“三无”小作坊,其质量、品质很难保证,极有可能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隐患。

  曾几何时,一些名称与正品只差一个字的“山寨”食品令人哭笑不得,如今类似的“模仿秀”又有了新渠道、新花样。明明干着狐假虎威的勾当,为何却能从生产到销售都一路“绿灯”?低价诱惑固然是重要原因,除此之外,也与供销环节隐蔽、惩戒痛感较小、消费者维权动力不足等因素有关。

  “山寨”食品卷土重来、狡兔三窟,呼唤监督惩戒手段及时调整和升级,投诉举报的相关激励机制也需要更加给力。只有人人喊打、拳拳到肉,才能让“李鬼”们无处遁形。

  文图据中工网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大同新闻
   第04版:晚报早评
   第05版:焦点
   第06版:时事
   第07版:时事
   第08版:文娱
   第09版:体育
   第10版:体育
   第11版:财经
   第12版:楼市大观
   第13版:档案
   第14版:说法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文萃
减少食物浪费需全民努力持之以恒
婚事新办应久久为功
揭开山寨食品的“画皮”
别让劣质羽绒“寒”了消费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