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者 按
民以食为天。吃,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一直处于重要地位,也位居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之首。中国旅游研究院美食旅游课题组调查显示,92.3%的受访者会在旅游前或旅游中做美食攻略;93.1%的受访者将体验当地美食作为旅游的主要因素之一;76.8%的商旅出行受访者,会在完成商务活动之余寻访当地美食。
美食是记住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以融和菜品和碳水面食著称的大同餐饮,在各地老饕心目中独树一帜,也成为众多游客喜欢“品味”这座城市的源动力。
为了深入挖掘、推广大同丰富的特色餐饮和包容的饮食文化,本报推出“关注大同餐饮”系列报道,希望为中外游客提供一套“色、香、味”俱佳的美食图谱,同时进一步擦亮“国际美食之都”名片。
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假期,大同作为“年味游”的热门打卡地,旅游市场热度飙升。在社交媒体上被定义为“小众旅游目的地”的大同,依托古城古建、晋北文化、美食之都等多张特色名片,被众多美食博主、旅游博主热推。
在美食板块,以“碳水”为代表的大同主食颇具声名。春节期间,许多游客在体验大同年味儿的同时,也在专程寻找“碳水”的快乐。博主@大同美食饕餮娘表示,现在许多外地粉丝会咨询大同“碳水”主食,特别是在美食博主@朋朋吃不饱大同“挑战吃黄糕”的视频火了后,很多粉丝来大同都要吃糕,让以刀削面、黄糕、莜面、黄米凉糕等为代表的大同“碳水”热度居高不下。
“碳水配碳水,快乐加倍!”“怪不得要午睡,大同人吃碳水太多!”“家人们,大同碳水的快乐,谁懂?”……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上,这样的内容比比皆是。
“为什么凉拌筱面是凉菜?茄子焖筱面是主食?”带着福建同学在鼓楼紫泥369粗粮季就餐时,张文曾经收到这样的“灵魂拷问”。在外地同学的认知中,面食就应该是主食,“虽然不理解为什么主食配主食,但大同饭真的挺好吃,而且价格还不高!”
“大同主食花样多、味道好,粗粮细做是一大特色。”大同文史专家宋志强说,大同处于高纬度地区,曾经农作物匮乏、农产品单一,粮食以莜麦、黍米为主,蔬菜品种也不丰富,特别是冬季,普通家庭只有大白菜、土豆、倭瓜可供食用,在物产不丰的情况下,大同妇女通过粗粮细做让单调的食材尽量可口,成就了大同主食的另类多样性。
“上马饺子下马面。”在大同人的待客礼仪中,第一餐肯定会点一碗面,或刀削或手擀或搁锅,或压豆面,或擀荞面,不同的饭店不同的臊子不同的口味。离别大同的告别宴则肯定会有一盘饺,在四川工作的陈耀告诉记者,正月初六与高中同学相聚在云饺子饭店,“一转眼我们已经相识11年了,初七大家就要离开大同,有的读研有的工作,本来有点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伤感,结果点菜时,看到这家饺子店光饺子就有10个品种,话题一下子就转到大同美食上了。”陈耀说,离家在外,有时最想念的是家乡的味道,特别是大同文旅火了以后,大同美食也跟着出圈,隔着屏幕看到馋人的刀削面、油炸糕、凉粉、羊杂……那份独属于大同“碳水”的快乐,尝过的都懂。
本报记者 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