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龙壁之王”—大同九龙壁

  “琉璃壁照盘九龙,之而恍惚腾云中。传是前明代王府,规模直似皇居崇。”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中国人也自称为“龙的传人”,明清两朝,大同地区建造龙壁已达鼎盛时期,而大同琉璃九龙壁无论其建造规模、雕刻技艺还是文化价值当属龙壁建筑之最。《相遇大同》“龙壁系列”第三站,探秘“龙壁之王”大同九龙壁的精神图腾与文脉气象。

  大同九龙壁现位于大同古城大东街,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九龙壁之一,也是明代琉璃艺术的杰出代表,与北京故宫、北海的九龙壁并称为“中国三大九龙壁”。大同九龙壁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被封为代王,就藩大同,为彰显皇家威仪,他将代王府以“小紫禁城”的规格修建,而门前的照壁——九龙壁,则成为王府气魄的核心象征。明朝末年,代王府历经战乱被焚毁,但九龙壁奇迹般幸存,成为代王府辉煌的唯一见证。

  这座龙壁的建造堪称明代工艺的巅峰之作,长45.5米,高8米,厚2米,远超北京故宫与北海九龙壁,至今保持“中国最大琉璃龙壁”的纪录。相传为怀仁吴家窑赵氏琉璃工匠修建完成,通体以426块五彩琉璃镶嵌,其瑰丽,非丹青可摹,非金石可镂,而釉色历经数百年仍鲜亮如新。9条龙或昂首吞云,或俯身戏珠,龙身以高浮雕技法突出壁面,山石、波涛与流云穿插其间,营造出九龙破壁的磅礴气势,壁上9条巨龙虽为四爪,但却暗藏僭越皇权的野心。这座龙壁上的好多细节都暗藏玄机,须弥座上雕刻狮、象、鹿等几组动物,象征“万物臣服”;壁顶仿木构庑殿,鸱吻吞脊的弧度与紫禁城如出一辙,而东西两侧“旭日东升”“明月当空”浮雕,暗喻九龙壁与日月同辉。九龙壁的背面还藏有一则重迁后的碑记,书写碑记的则是我市著名的实业家和魏碑书法家张霭堂先生。

  1954年因城市规划,九龙壁向南平移28米,而在平移的过程中也留下了些许缺憾。当时每块琉璃砖都编好了号,但是壁面底层由西第1块和第7块安错了位置,同时西侧“明月当空”处也缺少了两块,而龙壁颜色剥落的砖块,后面也用灰白填补了。虽砖块有所拼错和丢失,但丝毫不影响龙壁的整体观感。

  九五至尊,飞龙在天。大同九龙壁,作为代王府前的照壁,既非民间的祈愿,亦非护佑佛寺,而是帝王家“龙潜于渊,威震八极”的权力宣言。比之北京北海九龙壁的皇家贵气,大同九龙壁更多一分塞外的雄浑苍劲。如今,九龙壁与代王府、华严寺等建筑群共同构筑成大同古城的历史脉络,成为传播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那些璀璨的琉璃、无声的砖石,仍旧诉说着“龙壁之城”的大同气象、文脉气度!       王东蕾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大同
   第04版:文旅
   第05版:社区
   第06版:焦点
   第07版:文体
   第08版:户外
“龙壁之王”—大同九龙壁
护佑安宁——善化寺五龙壁
见龙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