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壁众多、材料各异,作用不同、形制各一。大同作为“龙壁之城”,不仅保存着足以成为“龙壁博物馆”的丰厚历史遗存,还通过龙壁与城市精神的深度互文,诠释着一座古都的文化觉醒与精神重构。 在完成了市区大多数龙壁的视频拍摄之际,周末的时候溜达到浑源采风,打算换换脑子,也换换题材。车至神溪,新荷未长、残梗孑立,建于元代的全国国保文物律吕神祠就在眼前,律吕神祠里,还深藏着一座已经破烂漫漶的砖雕五龙壁残壁。龙壁在大同仿佛无处不在,当我们的目光穿透龙壁的云海波涛,看到的不仅是旧时王朝的盛世余晖,更是一个边塞古都在历史裂变中淬炼出的精神图腾。 龙壁的营造史恰是大同文明演进的微缩史诗。从游牧文明连接农耕文明的纽带,到多元文化融合碰撞的北魏都城,从印证着云冈石窟艺术文化传承的龙壁缠枝莲花纹,到深藏丝路商队带来粟特文明密码的西域式火焰背鳍腾龙造型,正如九龙壁上蟠龙戏珠的东方美学与波斯风格蔓草纹的奇妙融合,多元文明共生的特质如实诉说着这座城市始终如一的开放胸襟。今日大同在能源革命与数字经济转型中展现的包容气度,正是历史基因的当代表达。 我记得在有一年的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上,国外的雕塑艺术家通过3D打印技术重构九龙壁;我记着在老煤气厂改建的文化创意园区里,老旧工业设备废料残件被重新焊接,创作出颇具赛博朋克机械风的机械九龙壁。这些如星星之火的大胆创意,揭示了传统文化现代转译的无限可能,也许在未来,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的AI、VI、VR等技术打造的“云上龙壁”项目,会让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体验者都可以轻松体验龙壁营造技艺。龙壁不再只是来大同后旅游地图上的一个坐标,而是成为解读这座城市精神维度的立体密码。 这座经历过鲜卑铁骑、晋商驼铃、煤都烟云的古都,近年来正在通过文创设计、活动策划、对外交流等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完成从“能源输出”向“文化输出”的转型。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保持定力,在守成与变革的张力间寻找平衡,这不仅是每座龙壁上腾龙云海构建出的蔚然图景,也是大同在转型中振翅蝉蜕的城市精神内核。当春日阳光掠过龙壁正脊的琉璃构件,我们只要细细聆听,就会感受到这座古老城市的心跳,正与新时代的脉搏共振出磅礴的和鸣。 任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