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煤炭大市,过去4年间,大同累计关闭退出煤矿14座,去产能1215万吨,先进产能占比为71.5%,走上了“减、优、绿”发展之路。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横下一条心、培育新动能,构建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奋力在转型发展上蹚出一条新路的决心和采取的战略性举措。
因煤而兴,因煤而困。走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大同还需做好“煤”的文章。近年来,我市扎实开展煤炭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大气力推进煤炭产业走“减、优、绿”高质量发展之路,通过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稳妥推进煤矿减量重组,大力发展先进产能,加快开展煤矿智能化改造、推广绿色开采技术,不断提升着煤炭产业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减”,稳步退出煤炭过剩产能。用好“减”字决,淘汰落后产能,是煤炭企业转型的关键。“今年是’十三五’去产能收官之年,我们将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以有序引导60万吨/年以下煤矿退出、‘僵尸企业’出清为工作重点,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全力推动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梅花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大同新东西沟煤业有限公司等5座煤矿、370万吨产能在年底全部退出。”市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优”,提高煤炭开采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先进产能占比。“减”绝不意味着单纯地变“少”,而是为了更“优”,走出煤炭行业“大而不强”的困境。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煤矿智能化建设改造,将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数据技术引入煤矿智能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了煤炭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今年,我市将进一步抓好特级安全高效矿井的申报上报工作,60万吨/年以上的生产矿井申报煤炭工业特级安全高效矿井工作已完成大同市和山西省能源局两级的初审,正在等待中国煤矿工业协会评审。
“绿”,推进矸石返井、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等绿色开采试点,建设绿色矿山。作为我市矸石充填开采试点煤矿——同煤集团云冈矿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市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云冈矿与中国矿业大学正就充填效果、采煤工艺、经济效益、运营投资等细节进行进一步研究,并就各充填开采工艺进行认真对比,确定最终方案。
本报记者 郑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