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天镇县党建引领为乡村振兴聚力赋能

  本报讯 (记者 苑捷 通讯员 刘志儒) 今年以来,天镇县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第一责任,以实施乡村振兴为第一要务,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切实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强化“头雁”建设,激活引领发展的“人才引擎”。该县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深入实施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高标准、高质量选任村党组织书记172名,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68%;完成公开选拔招聘60名大学生到村任职笔试工作;与大同开放大学合作推进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从符合条件的农村“两委”干部、后备干部中招收学员32名;实施落实农村后备干部定向培养工程,今年选送两批学员共21名赴大同大学脱产学习4个月,有效破解了乡村振兴骨干数量短缺、能力欠缺等问题。

  ——深化“三圈”融合,激活长效发展的“产业引擎”。入驻产业圈,成立非公企业党建指导中心、非公党建指导站、全县流动党员服务站,设立万家乐治理服务中心工作委员会,下设社区治理服务中心,将万家乐移民新区的4个社区、玉泉镇11个社区和谷前堡镇1个社区统一纳入社区治理服务中心管理;强化党建圈,为全县230家企业选派48名非公党建指导员,每人至少包联4~5个非公企业党支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党建指导、活动督导、企业引导工作;做实服务圈,确立民政、教科、市场监管等20家单位为非公工委委员单位,实现经济圈内党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

  ——加强“党建”领航,激活增收致富的“动力引擎”。该县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工作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领航作用,积极探索“党建+产业发展”“党员+致富能人”等模式,实施农村集体经济“破零”行动,通过加大政策倾斜、盘活集体资产、发展农民合作社等形式,打破村域、镇域乃至县域界限,鼓励薄弱村抱团取暖、协力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10万元以上,其中20万元以上39个、30万元以上20个、40万元以上11个、50万元以上20个。通过发展公益事业、以奖代补等,让基层组织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进一步夯实引领乡村振兴的“基石”。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座谈会召开
市民政局
市教育局
市农业农村局
市审计局
市医疗保障局
市关工委
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开展专题调研
大同海关提升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质量
云冈区为企业提供“拎包入驻”服务
平城区特校用爱托起残障学生美好明天
我市各学校筑牢校园安全“防火墙”
天镇县党建引领为乡村振兴聚力赋能
大同市人民政府公告
灵丘县软硬件齐发力助推教育发展
图片新闻
大同市人民政府公告
法律监督为民情 十年案件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