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古城“不夜天” 释放“夜活力”

本报记者 赵永宏

  夜幕降临,古都大同,光影迷人,这座美丽城市的夜文化盛宴也披着夜色热闹开启。鼓楼东西街各种美食小吃、民间工艺品店、非遗文创店受到游客青睐,酒吧内吉他弹唱,为远方的客人助兴。街巷里的客栈、民宿,让“背包客”有回家一般的温暖。走出鼓楼西街,穿过钟楼,市井的繁华彰显着古城不夜天的魅力。

  线上线下业态联手参与,消费者热情高涨,“夜经济”持续走红。繁荣的夜间经济,正逐渐成为支撑消费升级、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那么,夜间消费怎样才能更有后劲?管理和配套服务应如何跟上?

  “更好地激活古城‘夜经济’,让大同‘夜活力’释放出更多增长动力。”采访中,不少外地游客表达了同样的心声。《中国国家旅游》杂志总监智毅以西安“大唐不夜城”、重庆两江夜游、西双版纳“澜沧江湄公河之夜”等夜间体验项目火爆为例,为大同古城夜间旅游破题。游客来到大同,经过整个白天的旅游体验,已经感到很疲累了,夜晚逛一逛古城,最希望得到舒爽的放松,然后回到酒店美美地睡上一觉。这时,古城夜生活就要挖掘契合游客心理需求的独特体验项目,以亮点带动卖点,促进二次消费甚至三次消费。而非遗文创、民间工艺品、特色小吃、小剧场演艺在这个时候就有了发挥的空间。

  “大同美食,源远流长,特色鲜明。在成都、厦门,那种鳞次栉比、前店后坊的小吃摊备受游客青睐,大同古城也迫切需要打造一条极具原真市井风情和纯正大同滋味、能让人们且游且赏且品的小吃街。”几位在鼓楼东街漫步的外地游客说。

  每晚,工艺美术大师薛润福、张世海的摊位很聚人气。一个普通的蛋壳儿竟能雕刻出如此精细的工艺品,不少人对薛润福的手艺赞不绝口;一根铜丝铝丝在张世海的手中灵活自如地被“扭”成各种图案,人们对他竖起大拇指。鼓楼西街的每一个摊位的手艺人都以各自不同的绝活儿吸引着游人。

  几家四合院式的主题餐厅,融汇大同风味;风格迥异的民宿客栈,精致整洁;古戏台上每天都有不同的故事上演;徜徉在小街巷,一个转弯、一次回头,就让你与穿着汉服的小妹妹不期而遇……不论你从何而来,在这里,你的眼一定是忙碌的,你的胃一定是喜悦的。

  “一座古城,应当是既有烟火气,又有书卷气,如此内涵才比较丰富。大同古城夜生活的人气就应该融合多种情感服务。”金安客栈内的小书吧为客人备上了一些图书,“只要你喜欢,可以带到房间阅读,退房的时候记得还回来即可。”主理人吴秀香表示,这些细节服务让客人感到温暖。

  漫步古城夜市,没有一家特色书店。为此,本市一位文化界人士建议,开设主题书店,常态化举行夜间文化沙龙、读书讲座、新书发布,书香与古城夜色齐美,可以提升古城文化品位。酒店客栈内设立阅报栏、书吧,或者在客房内放置当地主流报纸,可以让外地游客及时了解本土文化。

  “目前城市夜生活多以餐饮、购物等消费为主,夜间消费供给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顺应消费者由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的趋势。”山西大同大学商学院讲师王淑芳建议,应加快培育影视、娱乐、演艺、保健、体育、画廊、艺术酒吧等服务产业,营造更多夜间消费场景,丰富夜间消费“菜单”,同时鼓励商家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提供个性化定制产品。

  另外,古城夜生活配套服务也要跟上。一方面要延长公共交通运营时间,保障消费者夜间出行;另一方面,多方合力共同营造古城夜生活良好氛围。

  在《中国国家旅游》杂志总监智毅看来,相对于白天走马观花式的景区打卡,夜晚的休闲消费更有助于游客对当地文化的感知与生活方式的体验。通过几天在大同的采访,她对大同的城市魅力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画刊
   第05版:综合
   第06版:要闻
   第07版:文旅
   第08版:特稿
“微笑大同 最美笑脸” 有奖征集作品选登(15)
古城“不夜天” 释放“夜活力”
灵丘县举办职工篮球赛
抓住旅游公共服务着力点 全力提升文旅服务质量
北朝卤簿仪仗中的胡汉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