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同本土影视抖音号“民间视听”推送、展示了一组反映大同街巷变迁和昔日大同文史故事的微视频作品,吸引不少大同人和外地网友的眼球。从精细的剪辑效果,到画面的巧妙组合;从瞬间的时光流转,到场景的有序变化,让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大同,感到了浓浓的民间气息。回忆与感动构成这组微视频作品的关键词。“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影视机构制作的呢?”不少网友发出疑问。
打开“民间视听”抖音号,一行醒目的宣传语映入观众的眼帘:“大同古都,快乐老家,民间视听,故乡味道。”原来这是大同市京汣文化创意传播中心向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奉献的一道特别的原创“影视文化大餐”。
从电影《戴手铐的旅客》的片断展示,到今日和阳街、鼓楼的华丽场景,网友感到了浓浓的大同情结;从京汣微电影的精彩花絮,到电影中的回放镜头,人们看到了这个团队认真、钻研的工作劲头。大同最早的削面馆是哪家?30多年前,大同刀削面的“三国时代”如何形成?大同刀削面如何走向全国?大同刀削面的品牌效应如何打响?“民间视听”抖音号带领网友“品尝”到了暖暖的面香味儿。近日刚刚播放完的央视纪录片《云冈》报道了“云冈锣鼓”传承人胡远顺的云冈情结,那么20多年前“云冈锣鼓”是怎样走向世界的?胡远顺的师傅是谁?“民间视听”抖音号又带领网友寻回了那段难忘的记忆。
“民间视听”抖音号分为“今昔对比”“说东道西”“微剧实验团——选景或涉足的外景地”三部分,从去年7月30日开始,截止今年12月14日共播发视频320条,总播放量1226万。目前粉丝数已达2.4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京汣”就如一股清泉,时时为大同影视文化带来甘甜,沁人心脾,芳香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