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线上讲座:彰显文化价值

本报记者 赵永宏
图为由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主讲的“作为世界遗产的云冈石窟”部分讲座内容。

  10月13日,由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主持并参与的“纪念宿白先生诞辰100周年石窟寺考古系列讲座”开启,到目前为止,两个多月的时间场场爆满。国内考古专家学者纵论石窟寺考古,精彩讲座获得众多网友点赞。

  11月29日,由省文联主办、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承办的“文艺两新”骨干培训在线上开班。市文联所属各协会推荐的“文艺两新”骨干代表认真聆听了中共中央党校、清华大学、国务院发展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文联、国家文物局相关领域专家教授六场直播课程,为开拓“文艺两新”工作新局面打好基础。

  12月6日和9日,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志忠在“腾讯会议”为网友主讲《大同北魏考古发现与研究》《大同北魏墓葬中的房型椁》,深度探寻北魏平城遗址,探寻民族融合历史,探寻“城址”赋予古都大同的时代意义。

  时下,线上讲座越来越受到不少文化爱好者的欢迎。“一场好的线上讲座,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开阔人生眼界,甚至可能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每一场新奇的线上讲座,都有可能是你人生中的一块新大陆,为你筑起文化栖息地。”《山西导游史·大同》主编蕴鸿深有体会地说。

  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可以获取多方面的知识,想要温习曾经听过的讲座,“回看”一下又会有新的收获。当司马金龙漆画屏风在幽暗的墓穴下与墓主人一同被追思,也许会有人为他们“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的恒远归宿发出一声喟叹,映射在司马金龙心中的漆绘,就是期会,就是与妻会。“走进”云冈石窟第9窟,我们看到了孝文帝身上蕴藏的博爱、大孝,“回看”石窟,那份温暖的感动涌上心头。

  线上讲座的妙处就在于静,可以静静地听,静静地思,在思考中获得启迪。

  随着社交平台的多样化以及人们消费方式的改变,因线上讲座而引发图书市场同步优化。在云冈书城主理人梁斌看来,通过互动体验、主题分享、线上讲座等活动,能够更为直观地让读者对图书的内容有所了解,也方便读者进行选择,同时一些内容细节的展现或分享也有机会吸引读者的好奇心,带动阅读体验感。

  家住大齿社区的王女士表示,她就是通过线上讲座“认识”了云冈研究院的赵昆雨。听过赵昆雨老师的几次直播课,她好像觉得自己是在1500多年的石窟前“神游”,“赵老师的讲座很接地气。”她说。由于对赵昆雨有了一定的了解,她便在网络平台下单,购买了赵昆雨的新书《不可错过的云冈》。

  在传递文化正能量上,日益兴起的线上讲座、网络直播大有可为。受众广、互动强、实时性、现场感等平台优势,快速解决了过去用户线上选书的诸多痛点,因此,在5G大趋势时代全面拥抱直播潮流,或为推进线上讲座和全民阅读探寻一条新路径。

  不仅仅是图书销售需要“流量”,通过线上讲座也可以打造一批知识付费产品。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一位人士坦言,在大同,知识付费产品开发力度尚显不足,现在大多数线上讲座都是通过“腾讯会议”这样的公益平台进行分享。因此,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知识付费产品亟需加足马力,同时配以图书等相关产品的销售,让知识产品成为经典流传更远,让文化产品真正彰显价值。

 
     标题导航
~~~本报记者 赵永宏
~~~本报记者 赵永宏
~~~
~~~梁思成纪念馆 马世野 潘建军 李昂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专版
   第08版:文旅
“民间视听”传递浓浓暖意
线上讲座:彰显文化价值
加大精品旅游线路设计 让游客在古城流连忘返
梁思成先生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