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城是大同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示区和海内外游客的核心游览区,但目前远远没有达到让游客对古城流连忘返的程度,主要存在如下三个问题。
一是缺业态、难运营。大同古城要想留住人,最本质的是丰富业态和内容运营,增强古城街区“文艺+市井烟火”气息,增加夜间旅游消费项目。古城应当成为我市餐饮消费聚集地、文化体验聚集地、商品购买聚集地和游客出行集散地。
二是轻门票、少渠道。目前,大同古城仅留华严寺一处收取门票,且几乎没有任何二次消费项目,这既让古城失去重要的景区门票和二次消费收入,也让渠道方毫无动力进行推广。杭州市看似将西湖免费,但实则五大地标景点:西湖(门票免费、游船50元)、灵隐寺(门票45元、祈福福袋+漫步法云古村+人工讲解123元)、雷峰塔(门票40元、印象西湖演出320元)、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门票120元、摇橹船1小时+龙井茶1杯18元)、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门票50元、观光车+陶泥制作+考古体验+琢玉体验+鹿食49元)的门票+二次消费项目合计815元,再加上宋城演艺、千岛湖和野生动物园,人均消费至少1000元以上。因此,拓展门票收入和二次消费项目,既能让景区获得提质升级和良性运转能力,又能充分激活旅游渠道方推广积极性。
三是无标准、缺服务。大同古城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整体较薄弱,目前仅有一处300平方米、靠民营企业独自支撑的旅游集散中心作为古城旅游公共服务窗口,古城内也没有为精品旅游线路服务的旅游直通车,游客抵达古城没有一个涵盖吃住行游购娱要素的智慧旅游平台提供服务,行走在人文厚重、历史悠久的古城街巷想了解一处建筑听不到智慧讲解,古城内旅游指示牌系统、停车场地、公共卫生间等还需进一步完善。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一、设计线路,丰富业态
1.设计线路吸引游客。在精品旅游线路规划和设计上,大同古城及周边聚集了大量景区景点资源、餐饮、住宿资源和公共交通线路,完全具备成为游客集散地的条件。应当采用“古城+”的思路,在旅游线路设计上推出“大同古城精品一日游”“大同古城+云冈石窟+恒山、悬空寺经典两日游”“大同古城+御东五大场馆城市观光游”“大同古城+云冈石窟+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长城1号公路两日游”等线路,打造以古城为核心的全域旅游直通车系统,设置乘车站点和服务窗口。
2.丰富业态留客。依托古城旅游资源,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民众参与”的运营模式,带动酒店客栈、酒吧餐饮、剧场演艺、文创产品、非遗手工艺品、商贸物流等发展,引进小众、有趣、高辨识度的品牌,重点打造1至2个高颜值、时尚化的特色旅游休闲街区,着力发展古城夜经济,采用“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节庆”的方式,让大同古城成为外地游客和本地市民“主客共享”的旅游目的地和文化生活中心。
二、整合资源,提质升级,统一实行大同古城“大景区”联票制
整合古城内景点资源,开拓小交通、人工讲解、文化体验、小剧场等园内二次消费项目,统一实行“大景区”联票制,可通过“大同游玩总入口”智慧旅游平台组合古城内餐饮、民宿、酒吧的消费券一起营销推广。
三、建立标准,构建模式,提升大同古城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1.建立旅游公共服务系统和标准。分步建立旅游公共服务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和评估体系。比如,建立公共服务咨询窗口的标准。从一个旅游服务窗口的品牌形象、人员规模、接待流程、服务规范、旅游产品内容呈现、互动方式、投诉处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建立流程化标准,做到统一形象、统一服务、统一产品、统一管理等,旅游部门可按不同标准分级,考核认定挂牌。
2.采用政府采购、市场化运营的方式提升大同古城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根据城市文旅发展需求和游客来同后的需求将旅游公共服务项目化。比如,公共服务咨询窗口标准化建设、旅游直通车线路运营补贴、各级旅游集散中心委托运营、大同文旅智慧平台建设项目等。
此外,应开通大同古城旅游直通车,采用二层旅游观光巴士,便捷、时尚;建立大同古城智慧导览系统和智慧讲解服务,扫码收听“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的故事。
李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