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人在血糖监测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测出的血糖结果和医院所测结果的出入较大,有时还忽高忽低……是血糖计“不准”了?还是自己的血糖“失控”了?其实,这极有可能是你测血糖的方法用错了。大同五洲心血管病医院张民成大夫提醒,注意下面这6个测血糖的细节,只要做错一个,测出来的血糖肯定不准。
细节一
手指“清洁度”影响数值
“前两天血糖测出来都蛮稳定,隔天测出来却高得吓人,第二天再测测,又‘正常’了”……不少人在家自测血糖时,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这可能和你手指的“清洁度”有关。如果用手拿过点心、糖果、水果等甜食后,忘记洗手就测血糖,数值当然会“飙升”。
标准操作 测血糖前,应先将手部清洗干净。采血时,再用75%的酒精消毒,且一定要等手指上的酒精自然风干后再进行测试,因为残留的酒精不但会在进针时增加疼痛感,还会与试纸上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而导致血糖值不准确。
细节二
扎不出血用力挤?不行
不少人在家测血糖,一针扎下去,要么深度不够,要么手指皮肤太厚,没有扎出多少血,于是就用力挤手指,把血挤出来。其实,用挤出来的血测血糖,肯定不准。因为用力挤出来的血液里,会混有皮肤组织液,而这种组织液会将血液稀释,导致所测值假性偏低。
标准操作 测血糖前,先甩甩需要扎手指的那边胳膊,也可以保持胳膊下垂姿势半分钟。再选中要测的手指,用另外一只手的大拇指揉搓该手指根部,看到手指尖的颜色逐渐变红和变深之后即可采血。
一定要避免用力挤血和过度按摩指端,尽量让血液自然流出,才能较好地保证血糖测量的准确性。如果手冷,可以将手掌相对,快速搓手几十次,感到温热后再进行测量。
正常情况下,针头刺入皮肤深度为2~3毫米即可采血。如果时常发生扎不出血的情况,也应注意一下针头长度是否合适。
细节三
采血量有“标准”,多了少了都测不准
不少人在测血糖时总会有这样的误解:血量多一点,结果就会更准确一点,但事实并非如此。若血量过大,溢出测试区,会影响测试结果。反之,如果血样量不足,同样会导致测试失败或测试结果偏低,这时则需更换试纸重新测试。
标准操作 每次测血糖时,采血过程要迅速,血量不需要太多,也不能太少,只需一粒生绿豆大小的血样就足够了。
细节四
采血别老盯着一个手指
很多糖友们会觉得用无名指测出的血糖是最准确的,因为医院里的护士通常都会选择扎无名指采血。但事实上,无论是左手还是右手,在五个手指上测到的血糖值并没有什么区别。
标准操作 首选无名指,其次中指,最后选小指测血糖,而不建议在拇指、食指测血糖。因为拇指和食指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相较于其他手指更敏感、更灵活,使用频率更高。选择拇指和食指测血糖,不仅会增加疼痛和感染的发生,更容易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细节五
试纸也有“保质期”,别乱放
试纸很容易受到温度、湿度、光线、化学物质和空气氧化的影响而发生变质,而一旦试纸变质,将会严重影响检测结果。
标准操作 测试纸过早取出会影响测得值的准确性,测血糖应在测试片取出后5分钟内完成测试。测试片应存储在原包装瓶内,取出后及时盖好,防止灰尘吸附或潮湿,手指不能触碰测试区。
还需注意的是,血糖试纸一般保质期是1年,开封后,有效期是3个月,糖尿病患者一定要使用在有效期内的试纸。
细节六
血糖仪也要清洁和保养
血糖仪在受到环境中灰尘、纤维、杂物等污染后,特别是检测时,若不小心滴落的血液污染了血糖仪的测试区,同样会影响测试的结果。建议每隔一段时间,用棉签或者软布清洁血糖仪的测试区,但清洁时不可使用酒精或者其他有机溶剂,且不可用手触摸测试区,以免影响机器的测试功能。
(武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