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马 健
每到傍晚,一阵“滴滴”电瓶车铃声响起,夹杂着一份报纸的墨香,守候在窗前的我就知道是市作家协会王主席把《大同日报》送过来了。最近,王主席又过来帮我送报纸,告诉我《大同日报》将迎来创刊75周年,于是我与《大同日报》曾经日夜交错的光影立刻被唤醒。
我与《大同日报》初次结缘,还是在武警山西总队大同支队服役的时候。驻地环境闭塞,那时,当班长的我迷上了新闻写作。工作之余,我喜欢读书看报,并开始动手写稿。
一个周末,我在逛街时路过一家小报亭,发现有《大同日报》,这是一份当地报纸,出于好奇,我花钱买了一份,带回去看,时政要闻、历史人文、城市故事、健康生活……内容包罗万象,不出门就能知天下事,从此,我便爱上了她,我和《大同日报》的故事也就拉开了序幕。
读报看报是部队优良传统,也是基层官兵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每次买到《大同日报》,我就一个人在宿舍里静静阅读。山谷静静,学习和写作成了我青春岁月的最美音符。我还时常向《大同日报》投稿,经常忙到深夜,发表的新闻报道、散文、诗歌也越来越多了,也开始慢慢走上文学之路。
领导看到《大同日报》资源丰富、内容众多,为了帮助官兵筛选更有质量的“信息大餐”,就让我对当天报纸进行阅读,并结合工作实际将优质文章进行圈点,作出批阅,写下自己的心得,向官兵们推送精选权威信息,传播正能量。在我的建议下,部队还开展《大同日报》点评活动,引导官兵主动拿起报纸看重点,看完之后用三到五句话点评时事热点,讲不一样的视野,不一样的情怀,不一样的风采。大家和我一样,越来越喜爱《大同日报》。
三年后,我转业回到了家乡江苏,在保安公司工作。我每年会订阅一份《大同日报》,多年读报让我增长知识,充实头脑,特别是“综合新闻”“特别关注”等版面让我百读不厌。我还养成了剪报的习惯,把喜欢的好文章剪裁下来,分门别类地装订成册,日后阅读也方便。
前年的一个下午,我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被一辆电动车撞倒,头部、腿部受伤,腰椎骨骨折,眼睛检测只有0.1视力,几近失明。那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灰暗的时刻,每天听点新闻,却什么也看不到。直到市作家协会的王主席过来看我,给我带来了一点音频故事,我这才从黑暗中慢慢走出。
值得庆幸的是,经过治疗我没有全盲,还有部分视力,在王主席的帮助下,我开始接受市残联盲人推拿学习,经过半年多的时间,有所收获,我自己开了一家“金手指”按摩店。开业那天,王主席来看我,她在祝贺我的同时,问我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我想了想,说:“大同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一直关注那边的消息,能不能帮我订份《大同日报》?”王主席愉快地答应了:“放心,我拿到会准时送来。”
这以后的生活里,又多了《大同日报》的身影,她给我带来了愉悦感和幸福感,帮我修身养性,使我心情舒畅,还给我提供了习作园地,这些年我累计发表文章1600多篇,获各类征文奖项30多个,我想这些都离不开《大同日报》的帮助和指导。
如今,我在“金手指”里工作,给客人缓解疲劳、舒适神经,而我喜欢静静地在窗边守候,等着王主席给送来《大同日报》,这份报纸就像我的家人一样,与我朝夕相伴,不离不弃。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和《大同日报》的故事会一如既往地延续下去,有她在我身边,陪我一路同行,我的生活会更加幸福美满,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