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串”出美好生活

本报记者 赵永宏
图为刘锦丽在串珠。

  手串,这个融合了东方美学、哲学思想与传统文化的饰品,逐渐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时尚饰品。在他们配戴的众多饰品中,手串一直被视为寓意吉祥的传统工艺品。连日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如今的手串已经超越了其原有的文化内涵,正逐渐成为年轻人表达自我、追求个性、追求生活品质的象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热衷于盘珠手串,在盘珠手串的过程中,赋予手串当代审美意蕴。由此,“手串设计师”便应运而生,顾客也从他们的设计中品出了不一样生活趣味。

  在鼓楼西街“大同老手艺”店,记者遇到这样一位热衷于盘珠手串的“70后”设计师。她叫刘锦丽,每天,她设计的手串将近几十个,从珠子的选取,到打眼、穿线;从颜色的搭配,到珠子的有序组合,都要经过设计师多个工序的认真推敲,丝毫不敢有半点马虎。望着眼前摆放的各色手串,记者有些惊呆了,“这都是我一颗一颗地串起来的。”刘锦丽说,“每一个手串都要结合不同的主题和文化风格,以适应顾客的多元化需求。”一位来自德国的游客看到她的工作状态,感慨地说:“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就凭她的这种劲头,我也要为她点赞。”

  刘锦丽一边整理着柜台上的珠串,一边说:“每一串手串都有其独特的纹理和故事,代表着佩戴者的个性和经历。这种独一无二的感觉,正是年轻人所追求的。不同材质和价位的珠子,满足了不同顾客的需求。有的顾客看重手串的寓意,有的则更注重其设计感和工艺。我每天都要在这些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人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生活需求,而是追求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手串作为一种时尚饰品,恰好满足了年轻人的这一需求。他们越来越注重个性与独立,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工业化产品,而是寻求具有文化底蕴和独特韵味的手串。刘锦丽在平时的工作实践和细心观察中看到了年轻消费者的这种需求,于是她选择做起了“手串设计师”。

  “手串设计师”作为一种新行当,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的消费者还会将自己戴了多年的手串拿出来交给设计师进行二次包装与美化。刘锦丽表示,“这就需要手串设计师不断创新,将传统手串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以不断提高手串的审美价值。”

  刘锦丽说,手串不仅仅是一件件饰品,它们已经成为年轻人表达生活态度和个性的一种方式。在传统韵味与现代审美之间,手串被年轻人玩出了新的花样,被设计师创意出不同的风格,融入人们的日常穿搭和社交活动中。每一串珠子,都承载着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时尚潮流的敏锐捕捉。

 
     标题导航
~~~本报记者 赵永宏
~~~——2024“阳高红”西红柿产业发展大会小记
~~~
~~~——记刘海明与他创办的饭店
~~~占郎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专题报道
   第04版:广告
   第05版:综合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要闻
   第08版:文旅
“串”出美好生活
智汇“阳高红” 冠领新“杮”界
市形意拳协会山西省传统武术邀请赛获佳绩
四十年风雨 四十年辉煌
“我感受到大同是创业创新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