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有胆有识的优秀企业家张培林

高旭东

  1988年2月5日,在改革大潮推动下,张培林这个曾任大同县工业局副局长、时任大同市经委技改科干部的“弄潮儿”,义无反顾地登上了市炭素厂招标承包的“擂台”,并于当月就任厂长,成为全市市级机关干部第一位竞争中标承包企业的厂长。

  上任后,面对企业已停产4个月的困境,他在厂领导班子会议上果断决策:一手抓复产,一手抓改革。他话语铿锵:“只要有利于企业发展,只要有利于职工收入增加,就大胆改革,不怕担风险!”

  这一年的5月,全厂恢复了生产。他清醒地看到,随着国内炭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企业传统的营销制度必须“动手术”。为此,他决定:在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设立办事处,实行销售承包责任制,销售人员按销售额的1.5%提成,工资、奖金及一切费用自理,厂里承担开办费,负责租房子、装电话。

  过去销售人员在一口“大锅”里搅勺子,干多干少一个样。这下子端掉了“大锅”,变成了“小灶”,销售人员有了干头。年底各办事处的捷报纷至沓来。一考核,最高提成达7万多元。数字这么大,敢不敢奖?当时有人惊讶,有人羡慕,也有人害了“红眼病”。

  张培林很坦然。他对厂领导一班人说:“销售人员赚得不容易,工资和费用又自理。虽然他们有的人成了‘万元户’,但拿大头、得大利的是企业。只要我们当领导的不谋私利,就大胆地奖!”

  就这样,张培林引导大家拆除思想上的“篱笆”,坚持从企业实际出发,始终把改革作为搞活企业的中心环节,遇到问题想改革,解决问题靠改革,形成合力搞改革。全厂改革干部委任制,实行了干部聘任制;改革用工制度,实行了优化组合制和全员劳动合同制;改革分配制度,实行了效益质量工资制和岗位技能工资制。他还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管理,车间实行二级核算、自负盈亏,车间主任有“组阁”权、用工权、工资奖金分配权;创办了“厂内银行”,变实物管理为价值管理;推行了“成本倒算、成本否决”制,将产品在市场上的“盈亏点”作为生产成本考核的“封顶线”。1995年,该厂与德国恒施克国际工业有限公司合资创办了山西云恒炭素有限公司,形成了“一厂两制”的新格局。

  张培林上任前在市经委搞技改工作,对市炭素厂这个始建于1942年的老厂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品单一的状况比较了解。他上任第一天,就扑下身子察看了厂里的生产线,当他看到关键设备电极挤压机上标着“1919年日本制造”的字样时,心里颇不是滋味。在全厂中层以上干部大会上,他郑重地说:“市场如战场。国有老厂求生存、图发展,就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来个‘鸟枪换炮’,否则必然被市场竞争所淘汰!”

  怀着对企业技术进步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他上任伊始,就马不停蹄地跑技改项目资金,跑用电指标,跑钢材、水泥、木材三大物资。当年8月,年产2000吨人造石墨电极生产线技改工程竣工投产,结束了过去几十年产品一贯制的历史,淘汰了落后的天然石墨电极。他居安思危,又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引进国内先进技术,实施了新增3000吨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线技改工程。特制石墨电极质量接近高功率石墨电极国际标准,获省优秀新产品奖;直径500毫米高功率石墨电极质量名列全国同行业榜首。

  市场风云变幻莫测。1992年,全国40多家炭素厂竞相上马高功率石墨电极,市场竞争加剧。张培林另辟蹊径,打出了“闯国外市场”的牌,企业获对外自营出口权和全省出口免检资格,“大同炭素”走俏欧美和东南亚市场。然而,面对产品打出“国门”的大好局面,张培林的眉头并没有舒展。因为他知道,我国的炭素生产水平仍比发达国家落后15年至20年。作为中国的企业家,一定要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雄心壮志。1996年,全厂筹资1200万元,快速实施了第三期技改工程,新上了大规格电极加工生产线,使企业具备9个规格16个品种的锥形接口电极全套生产能力,完全满足年产3000吨普通功率电极和2000吨高功率、超高功率电极的要求。

  张培林当厂长13年间,全厂固定资产由410万元增加到5880万元;产品由单一天然石墨电极发展到高功率和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系列品种,成为全国同行业出口产品占总产量比重最大的厂家;1993至1996年,实现利税分别达466万元、487万元、567万元、670万元,成了全市的利税大户,工厂被省政府命名为“先进企业”,1997年荣获“全省五一劳动奖状”。

  1997年5月13日,省委书记胡富国在市炭素厂考察时说:“你们厂路子对、班子好、有希望。像张培林这样在企业一干10年,为国家创造了财富、使厂子快速发展、为工人谋了福利的好厂长,我们就是要树为典型,宣传表彰,以此来推动搞好国有企业的整个工作。”此时,张培林正在德国为出口产品而忙碌着。2000年7月,3500吨压机投产,被列为全市十大技术进步项目之一的第四期技改项目全部竣工。同年,张培林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2001年,张培林又先后创建了大同市新成炭素有限公司和大同市电炭有限公司。2007年8月,这两个公司在新荣区花园屯村北合并成立了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他的带领下,十多年时间建成了国内细颗粒高密度特种石墨产品全工序生产规模较大、设施设备先进、工艺技术领先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畅销国内,并出口到欧、亚、美洲10多个国家。2008年至2022年的15年间,公司累计上缴国家税款2.04亿元,出口创汇8607.94万美元,是大同市出口创汇的重点民营企业。2014年,成为全省首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他积极践行新能源革命的神圣使命,引领特炭产业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企业绿色发展、清洁发展。2015年和2018年,公司先后建设了年产20万条高铁受电弓碳滑板项目和年产2万吨汽车锂电池电解液项目,得到国家和省、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

  张培林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和技术研发,他充分利用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型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石墨烯功能材料工程技术中心三个研发平台,开发新产品、新材料和新技术。从2010年以来,每年研发费用投入占到年度销售收入的3%~5%,形成了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公司拥有专利450项。他主持制定了炭素行业和轨道交通业两项国家标准和一项炭素行业标准。同时,与大同大学、西安交大等院校建立厂校合作机制,推动企业由创业创新型到科技创新型质的蝶变。近5年公司承担了国家和省级研发项目各1个,市级研发项目3个,均取得积极成效。2019年,新成新材与北交大联合研发的“高速列车能量传递的关键技术及装备”即“智能碳滑板”,实现了碳滑板运行可视化。该项发明被评为教育部2019年度高校“科技进步奖”,此技术为国际国内首创。2023年4月,高铁动车组碳滑板荣获“山西精品”称号;同年7月,公司入选国家级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企业”;2024年8月,公司被山西省科技厅命名为“山西省特种石墨应用技术创新中心”。2015年11月16日、2016年8月8日和2021年7月8日,三任省委书记先后莅临新成新材视察指导,对公司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公司的发展给予支持。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眼下,新成新材作为全省半导体产业链链核企业,荣获“山西省新型产业领军人才”称号的张培林仍重任在肩,壮心不已,他正在为从2022年起5年内建设年产4000吨半导体用等静压石墨材料技改项目和高纯石墨材料提纯项目,企业经济效益喜唱“步步高”而笃行实干。

  张培林从35岁当厂长,近40载春秋择一业成一事终一生,心无旁骛搞企业、精主业、兴产业,他的企业家生涯和所彰显的勇于创新、专注品质、爱国情怀、国际视野的企业家精神,令人敬佩。如今,改革开放方兴未艾,我们大同更需要这样的一批职业企业家,更需要弘扬企业家精神!

  (《大同工业史》编纂办公室供稿,欢迎社会各界赐稿,来稿请发至平城书院邮箱:pcsy22@163.com)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云冈副刊
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
云中善化 且听风雨
做教师真好
雾染秋山
教师赞歌
有胆有识的优秀企业家张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