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穆
在2021年央视“3·15”晚会上,内存优化大师、智能清理大师、超强清理大师、手机管家pro四款APP被曝光,工信部立即开展技术检测,查实其存在欺骗误导用户下载、违规处理个人信息等问题,已要求主要应用商店予以下架,并组织京、津、沪、粤四省市通信管理局对涉事企业主体进行调查处理。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日益普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各类APP在为公众提供便捷的同时,其背后的使用权限和隐私问题却成为一个痛点。人们在享受手机APP触手可及便利的同时,也在不断让渡着自己的年龄、性别、电话、位置等信息,几乎每个网民都在为个人信息安全而忧虑。
2020年6月,《央视新闻》披露了这样一个典型案例:一名大三学生惊讶地发现,自己使用的一些手机APP暗中频繁地获取私人信息,十几分钟访问手机照片和文件近2.5万次,1小时内尝试自启动近7000次并不停读取通讯录……
现在,许多社交APP各种营销无孔不入,用户体验越来越差,不安全感却不断上升。
中消协2018年发布的《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显示,超八成受访者曾遭遇个人信息泄露,其中常见情形为推销电话、骚扰短信、垃圾邮件、诈骗电话。
手机APP的这些“小动作”,都是出自利益考量:获取更具体的用户信息以实现精准营销,从而提高数据流量,进而吸引更多融资、获得更多营收等。
由于信息被“偷窥”,有人购房后装修骚扰电话不断,有人购车后保险公司马上提供“贴心”服务,有人生孩子后被多家母婴服务机构盯上……不仅如此,一些APP还利用用户上网浏览记录、定位、基本身份信息等要素,实现广告精准推送:你在购物APP上浏览了一些商品,随后就在下载的新闻资讯客户端接到该款商品的广告推送;她在某社交APP上无意间跟朋友聊起育儿经验,稍后就收到母婴用品的广告推荐……凡此种种,不仅导致信息骚扰缠身,而且诈骗犯罪案件时有发生。据调查,有的部门和行业甚至出现了交换、贩卖个人信息获利的灰色利益链条。
个人信息被APP过度索取、被第三方任意使用甚至被非法出卖,对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严重侵害和威胁,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安全问题,整治规范已是当务之急。
在对央视“3·15”晚会曝光的4款“问题APP”予以及时处理的同时,工信部表示,下一步将加强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曝光和处置力度;完善制度标准,会同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管理暂行规定》,推动出台相关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手段,大幅提升全国APP技术检测平台自动化检测覆盖范围和检测深度。
所有的手机APP都应更好地服务公众日常生活,而不能任其钻移动互联技术的空子,成为资本猎取的工具。必须扎紧监管“篱笆”,促使APP恪守规矩、诚信运营,让数亿用户放心,让所有粉丝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