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因当时酿酒所用的粮食原料非常紧缺,为此国家号召“投入原粮要少,出酒率要高”。
周保是当时大同市酒厂的一名酿酒工人,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他整日琢磨,到了痴迷的程度。一天,他在发酵醅作业中,一个趔趄滑倒在发酵池中,身上沾满了发酵醅的控浆水。他从池中站起来,看了看脏兮兮的双手,下意识地闻了一下手后笑了。因为,他闻到了手上的污水有微微的酒香味。周保心想,这些以前一直被抛弃的发酵醅的控浆水中含有微量的酒成分,若把这些水收集起来再次蒸馏,一定可提高出酒率。
当周保将这一发现告知班组同事后,大家异常兴奋。于是,同事们齐心协力,收集控浆水,拌入待蒸馏醅中进行复蒸。结果,真的提高了出酒率,在没有增加原粮的情况下增加了当班产量。此情况一经证实,立即被推广到全厂各白酒班组,酒厂在没增加原料的情况下增加了酒的产量,为国家节约了粮食。同时,周保在工作中还仔细观察,发现蒸馏时甑锅周围用于密封的发酵醅也可以利用。于是,他又提出用黄泥封锅边口,将酒醅替换下来入锅蒸馏。这种办法再次节约了成本,减少了浪费。
此后,大同市酒厂节约原粮提高产量的方法,得到同行及相关领导的认可重视,进而被宣传推广。为此,1959年,周保还出席了全国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并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