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市消协提醒:要适度、理性消费

小心“预付”被套路

  本报记者   澜  之

  健身卡、洗车券、充1000返100……近年来,各种预付式消费便利了生活、繁荣了市场,但随着“预付”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退款难、不合理的消费限制,甚至人去楼空等老问题仍时有发生。市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莫为“仨瓜俩枣”把自己的钱存在别人的账户里,中了“预付”套路的招儿。

  “一次性办理三年的VIP会员卡,不仅可以享受7折优惠,还赠送6节私教课,能免费停车。”一年前,正是因为盲目相信某健身馆销售人员的“诱人”宣传,市民彭佳办理了一家健身房充值3000元的会员卡。然而今年过完年再去时发现,健身房早已关门停业。“没有提前接到任何形式的通知,之前的销售电话也停机了,三年的会员卡连一年也没用够就打水漂了。”彭佳说。

  “预存1000元,可以给您送100元”“3000元办一张储值卡,在餐厅消费可享受7折优惠”“一次性付费2万元办理美容卡,另送10次皮肤护理”……类似这样的预存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光是看到表面的优惠,却忽视了“预存”背后可能存在的风险,比如:陷入商家隔三岔五地连环营销、经营不善中途关门停业、擅自提高消费门槛等等。

  根据市消协近几年受理的消费投诉情况,除了美容、健身、汽车服务等是发生预付式消费纠纷较为集中的行业,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一些线上预付式消费也存在新套路,主要集中在卡券过期无法退款、提货难、送货迟以及售后服务没有保障等方面。货不对板也是投诉的重点,譬如热销的“螃蟹券”,标注3.5两的螃蟹到手只有2两,产地对不上号、质量打折扣。

  今年的消费维权年主题为“提振消费信心”,解决预付式消费乱象与提振消费信心直接相关,除了相关职能部门重拳治理,消费者更要不断提高自身识别风险的能力,警惕远超限额的预付消费和过度诱人的优惠,加强个人权益的保护。

  市消协提醒:消费者应尽可能选择合规的、信誉好的商家;要根据自身需求适度、理性消费,谨慎购买金额高、周期长的预付卡。与此同时,在大额消费时,尽可能签订购卡合同,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消费后注意收集保留消费记录和交易明细凭证,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及时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或消协投诉。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大同新闻
   第04版:专题报道
   第05版:社区365
   第06版:时事
   第07版:时事
   第08版:时事
   第09版:时事
   第10版:体育
   第11版:体育
   第12版:消费
   第13版:消费
   第14版:户外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广告
小心“预付”被套路
家电千般好 维修一时难
黄芪顶流就在我们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