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能源赛道——

“风光”无限 向“绿”而行

  3个2×100万千瓦“上大压小”火电项目、大怀线特高压外送电工程稳步推进,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开工建设,全市电力装机达到1676.4万千瓦,其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875.4万千瓦、占比52.2%;抽水蓄能、化学储能、重力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多业态布局,国网时代和中鑫电联首期储能项目投入商运、填补了全省空白;地热利用加速推进,天镇县成功申报山西高温地热开发利用中试基地……一组组数据,展示出我市去年能源产业发展亮眼的成绩单;一个个项目,显示出我市竞速能源赛道的累累硕果。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力深耕“四大赛道”,构建全方位转型支撑,着力构建具有大同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围绕“能源赛道”提出了“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目标任务。连日来,代表、委员们围绕能源产业发展等提出意见建议,深度助推转型发展换挡升级。

  “政府工作报告围绕‘能源赛道’详细列出了不同领域、种类丰富的项目,其中包括‘优化电力结构,开工建设大怀线特高压外送电工程,加快推进3个2×100万千瓦火电项目’。”对此,市人大代表王河建议,应支持鼓励我市电力企业会同属地企业,利用相关通道资源开发建设新能源基地项目,帮助企业加快实现清洁低碳转型,优化区域能源结构,助力我市有效承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溢出效应、更好发挥桥头堡作用。

  发展新型储能,开工建设江苏能楹10万千瓦重力储能,推动鸿达鑫独立储能和福光共享储能投入商业运营,加快浑源抽水蓄能项目建设进度,继续做好灵丘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工作等。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新型储能项目推进,市人大代表段卫东建议,围绕现阶段省内政策实际,可以探索用户可调节负荷参与辅助服务交易,完善需求侧响应支持政策和补偿机制,探索多元化补偿资金渠道,做源网荷储的资源置换,完善储能调度机制、储能参与并网运行、辅助服务的相关规则,最大程度发挥储能系统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风光火储’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以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建设为引领,推动2021、2022两年开工的光伏项目上半年建成并网,2023年的11个竞配项目、8个分散式风电项目年内开工建成。”在认真研读了政府工作报告后,市政协委员康淑瑰说,我市应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将先进的新型储能系列化装备及整体解决方案成果应用于电源侧开展“火电+储能”等领域,对新型示范应用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建立健全有利于新型储能发展的价格机制,助力我市新型储能技术创新,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她建议,支持新型储能技术研发成果落地示范应用,在人力、物力及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改善电力外送方式,增强新型储能等调节资源的投用,进一步落实参与调频调峰辅助服务的价格补充措施,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支持获得国家能源相关部门认定的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在我市开展试点示范,落地新型储能配套产业建设。

  能源赛道“风光”无限,产业升级向“绿”而行。目标已经明确,号角已经吹响,关键在于落实,相信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大同定能在“能源赛道”上跑出一片新天地,助推转型发展换挡升级。  本报记者 张世敬

 
     标题导航
科技(先进制造)赛道——~~~
能源赛道——~~~
农业赛道——~~~
文旅消费赛道——~~~
~~~本报记者 郝雨
~~~——访市人大代表曹仙峰
~~~——访市人大代表王志伟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两会专题报道
   第03版:两会专题报道
   第04版:要闻
   第05版:两会专题报道
   第06版:两会特刊
   第07版:两会特刊
   第08版:两会特刊
科技向“新” 产业攻“尖”
“风光”无限 向“绿”而行
推进乡村振兴结硕果
持续出彩出圈 展示“大同形象”
一朵小黄花 致富大产业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推动民宿提质升级 为文旅产业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