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文旅消费赛道——

持续出彩出圈 展示“大同形象”

“如何让充满活力、蓬勃发展的大同文旅持续保持热度?”3月23日,出席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左云县代表团聚焦文旅消费赛道展开热议,代表们积极建言文旅产业抓培育、挖潜力,为“诗与远方”添彩。 本报记者 张燕伟摄

  2023年,大同文旅叫响全国,荣获“国际美食之都”“避暑旅游优选地”“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目的地”称号;6家重点监测景区接待游客827.2万人次,创历史最高水平;塑造“云动天下·冬暖大同”品牌,文旅市场实现淡季不淡,在加快建设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展示了“大同形象”。

  如何让充满活力、蓬勃发展的大同文旅持续保持热度,让一业兴带动百业兴,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在市政协委员柴京海看来,人才是第一要素。柴京海表示,“能人”可以为当地旅游引来流量,让游客更想了解流量背后的文化根脉。对于如何培育人才,他建议:保护本土文化艺术家,成立名家工作室;请回在文学、影视、导演等领域有成就且有影响力的人,建立艺术基地;对景点附近区域乡村基层文旅营销团队进行培训;打造短小精悍的文旅演出剧目;申办电视节、曲艺节等赛事活动。

  “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城市需要重视城市形象建设。”市政协委员史涌涛认为,一个鲜明的具有广泛传播力与影响力的城市品牌形象,对于提高城市知名度有着积极而长远的意义。他建议:精准表现城市定位,提炼鲜明宣传口号;明确找准城市文脉,确立响亮文旅口号;创意表现城市形象,设计美好品牌符号;融合展现精彩文化,创造美丽吉祥物形象;建立视觉听觉识别系统。

  “市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了云冈石窟,对云冈石窟的发展进行了明确部署。”市人大代表崔晓霞说,云冈研究院将从管理、研究、保护等多方面发力,助力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就下一步发展,崔晓霞提出,加强文旅行业的规划和监管,协调好旅游开发和文物保护关系,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注重市场调研,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品牌影响力的文旅产品;完善文旅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为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文旅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大同文旅向国际化、专业化发展。

  康养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市人大代表张连军建议,要加强对康养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加块康养产业标准化建设,强化对康养产品的监管,加大对康养产业的宣传推广力度,注重康养产业相关人才的培养。同时,要大力推动康养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品牌培育,引导企业加强品牌战略管理,实施“养老服务+行业”行动,促进养老服务与文化、旅游、餐饮、体育等行业融合发展。

  本报记者 陈杰 王春艳

 
     标题导航
科技(先进制造)赛道——~~~
能源赛道——~~~
农业赛道——~~~
文旅消费赛道——~~~
~~~本报记者 郝雨
~~~——访市人大代表曹仙峰
~~~——访市人大代表王志伟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两会专题报道
   第03版:两会专题报道
   第04版:要闻
   第05版:两会专题报道
   第06版:两会特刊
   第07版:两会特刊
   第08版:两会特刊
科技向“新” 产业攻“尖”
“风光”无限 向“绿”而行
推进乡村振兴结硕果
持续出彩出圈 展示“大同形象”
一朵小黄花 致富大产业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推动民宿提质升级 为文旅产业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