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乡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观光游览。民宿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个性化的服务,逐渐成为游客体验地域特色文化、享受休闲时光的重要选择。
“许多民宿系村民自发经营,管理简单粗放,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欠完善;服务项目仅限于餐饮、棋牌等常规服务,缺乏特色文化创意;尚未形成统一的协同监管机制,缺乏行业标准和规范监督……”在采访中,市人大代表王志伟指出我市乡村民宿业发展热潮的背后,也存在着不少隐忧。为此,她建议政府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本地农户、返乡大学生、乡村创客等充分利用自有资源,开发主题个性民宿,支持社会资本、集体经济组织等参与品牌化、高端化、连锁制乡村民宿经营。同时,政府部门要协同服务、联动监管,明确责任部门和工作流程,建立健全信息交流机制,提高民宿的硬件设施功能和软件服务质量。此外,民宿产业要与景区、文化、体育、节庆等深度融合,形成“民宿+”效应,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延长产业链条,丰富经营业态,逐步迈向集群化、高端化,形成战略优势,提高整体竞争力。本报记者 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