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水晶
往事如歌,皆成好梦。9年采编生涯,大同日报社成就了我的作家梦。
1998年,怀着一种神圣、美好的理想,我来到大同日报社应聘撰稿人,经过学习、考试与实地采访,我成为《教育周刊》的一名编辑,开启了我的新闻之旅。在这里工作的几年时间,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新闻记者不仅要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与激情,还要有洞悉时事的敏锐目光与职业道德。
报纸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无数次采访中,我感到了记者与编辑就是这一“桥梁”的“建桥人”。“工程”的艰巨、“大桥”的宏伟,都凝聚着无数位“建桥人”无比艰辛的劳动成果与心血。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建桥人”夜以继日地艰辛付出,才演绎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人间真情;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又一批“铁肩担道义”的人“冲锋在前”,才赢得了读者对他们的支持与信任。无数次采访中,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价值感与成就感。每到一处都能发现丰富、感人的写作题材,使久蕴心中的写作激情得以迸发,亦让自己各方面的才情发挥得淋漓尽致。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作品荣登《大同日报》之“云冈副刊”“假日特刊”“生活周刊”。获奖征文作品《魂牵梦萦云林寺》《情系京大》《旅游是最好的休闲》《相约在恒山》《我家的奥运情结》《畅享读书节》《记忆》《共享经典》《世界杯:男人的世界》等让我感到了新闻与文学有时是相通的。我在文学写作方面取得的成绩都源于大同报人废寝忘食的敬业精神的激励!
正是这种榜样的力量与经历,让我拓宽了写作的思路,前后在“云冈副刊”发表了《故乡的学堂》《巧手姥姥》《记得那年二月二》等多篇文章。曾记得,在李尔山、樊善云、冯桢、李恒成的鼓励下,在女诗人郭建华大姐的鞭策引领下,我终于出版了散文集《水晶心语》,并得到李尔山先生亲自为我的书作序,这让我感到十分荣幸。散文集出版后,我向大同书城、大同市旅游学校、阳高县新华书店捐书60多本,也馈赠了许多亲朋老友。2006年,由郭建华大姐推荐,我正式加入山西省作家协会。我有时想,如果没有报社经历的锤炼,没有诸多老师、朋友的鼓励,也就没有《水晶心语》的出版问世。20年走过,每每翻阅小集,感激之情如涓涓细流温暖心怀。
岁月如歌,无论何时何地,总难忘记成就我实现作家梦的《大同日报》,这份情我将永远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