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大同日报》,我的“同龄”伙伴

  李英杰

  春秋代序,如白驹过隙。转眼之间,《大同日报》创刊已75周年了。而我与之同龄,也至75周岁了。可谓有缘也矣!

  记得1977年我考入原雁北师专中文系之后,便很喜欢阅读《大同报》(后更名为《大同日报》)。它将家乡大同的发展变化及时告诉了我。到1980年3月中旬,我斗胆写了一篇杂文寄给了《大同日报》编辑部。题目是《从吃鸡蛋的方法说起》。很快,3月22日见报了。这是我在报纸上发表的第一篇作品。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1981年4月,我被分配到大同一中任语文教师。学校与大同报社几乎是一墙之隔。于是我经常投稿,大同报社的门坎都快被我踩断了。到1997年1月,《大同日报》刊登我的诗文50多篇。包括游记、诗歌、对联、评论、特写和读书札记等多种体裁。作品四次获奖,我被报社聘为特约通讯员。

  此后,由于我远走异乡投身新的工作,便与《大同日报》联系渐疏,相距日远了。直到2008年在《大同日报》发表两首七律《北京奥运会有感》,才与报社编辑杨刚联系上。后来因将精力用于撰写长篇小说,就不再寄发稿件给《大同日报》和其他报刋了。2016年创作长篇小说《红石崖》(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从一座地质神奇的山——红石崖起笔,写到一座历史悠久的城一一大同城。进而引出了大同城里的一代人。他们投身人民解放的壮丽事业,并且努力开创民族复兴的强国之路,无怨无悔,令人钦敬!他们对爱情的坚贞和对友情的无私呵护,也令人感动。大同学者赵佃玺先生亲为作序,友人辛长青先生在《大同日报》撰文推介。大同市图书馆和太原市图书馆收藏。我也藉此于2020年被吸收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回顾我的文学创作道路,离不开《大同日报》的培养,离不开《大同日报》编辑朋友的鼓励与支持。我始终感激《大同日报》带给我的成功与快乐。

  愿《大同日报》越办越好,永葆青春!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走近平城
   第06版:专版
   第07版:专版
   第08版:走进云冈
《大同日报》绽放我的心灵之花
新闻之旅 文学之梦
作家梦,从《大同日报》启航
人生的导师 心灵的灯塔
笔杆中凝聚着奋斗和传承
《大同日报》,我的“同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