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一批又一批援疆教师响应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号召,跨越千里到新疆支教。他们是火种,通过因材施教燃起了边疆孩子心中渴望知识的火苗;他们是春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润着西部少年心灵的花朵。
大同三中教师王思超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说起援疆支教,王思超说:“这一年半的援疆,我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教学任务。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多,这次经历也让我心灵完成了一次升华,对我今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2023年,王思超作为援疆教师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第三中学。初来乍到的她,除了要适应当地的气候和饮食,还面临着一系列任务与挑战。她虽然有着十多年的教学经验,但面对新环境仍有些不踏实。面对新课程,她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不了解学情,便主动找班主任,希望能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能力为孩子们夯实基础,她也很快与学生建立起了彼此间的信任和师生感情。
“一个老师最基本的责任就是自己上的课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想听、愿学、乐学。”王思超结合教学实际,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用自己的学识和阅历去影响孩子,让他们在每一堂课都有新的收获。在学校开展的“学生评价教育师打分”中,她得分全部是满分。
“学生得知我援疆任务结束时,在教室里贴满了留言条,让我非常感动。现在我也会时常翻看和他们在一起的照片。虽然援疆有归期,但情意无期限,我会竭力做好教育援疆无限期的‘后援’工作。”王思超说。
本报记者 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