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源凉粉、龙聚祥烧麦、鸡蛋碰糕、莜面窝窝、抿拨股儿、炸油糕、豆腐粉、羊杂……”这么一串好吃的念出来,口水挡都挡不住。随便在某条街巷找一家店吃完都会大呼过瘾。
在外地从事互联网运营四年的小武,回到家乡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吃自己喜欢的味道。约好友一起吃铜火锅,吃的是热闹欢畅;独自找一家街边小店,吃的是回忆满足。朔风直吹的冬日早晨,来一碗羊杂粉再配一个油饼,吃完全身就热乎了;到了中午,一碗刀削面,配上鸡蛋、豆腐干,再或者鸡蛋碰糕蘸着肉的汤汁;烧麦、莜面窝窝都是晚餐的好选择。在大同,可以至少一周不重复地吃。
休假快结束之际,小武走进超市选购了苦荞、黄花饼等特产,打算带给自己的同事们尝一尝。“虽然这只是咱们大同味道很小的一部分,但是我希望他们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美味。作为在外工作的大同人,希望更多的人能走进‘美食之都’,感受她的魅力。”小武满怀期待地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 杨榕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