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一亩田”助力塞上“金花”再腾飞

□ 本报记者 张晶

  “走顺培育人才、用好人才第一步,是大同黄花产业振兴发展的关键。”7月8日,在2022大同黄花产业发展论坛上,本次活动的承办方、北京一亩田新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欧连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大同黄花在全国所有产区中产业规模最大,但产业的数字化水平却在全国各主产区中排名相对靠后。“大同黄花菜的销售方式还是偏传统,以本地销售为主,很多种植户只想卖给本地客户,不愿意去面对市场。”欧连维认为,这主要是缺乏市场意识的表现,“一亩田”团队来到大同,第一步就是帮助培育一批拥有市场营销思维的农产品经纪人。

  今年1月底,“一亩田”依托“灯塔计划”在我市开展的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帮助我市培育了49名产业带头人。“产业带头人的培训以经纪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及龙头企业负责人为主,他们是扎根黄花产地,懂生产、懂产品、懂市场的本地互联网经纪人”。欧连维说,培训学员不仅能带动黄花销售商入驻“一亩田”平台,还能加入“一亩田”内部交流群,以便在实践中遇到问题能随时解答,尤其在开拓线上渠道、维护线上客户等方面作用明显。接下来,“一亩田”将充分发挥其在大宗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丰富培训经验和行业资源积累,打出组合拳,助力黄花这朵塞上“金花”搭上电商快线,走出特色振兴路。

 
     标题导航
~~~良 言
~~~——访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汪向东
~~~——访中国中医代谢研究院院长、海南天然产物研究院院长、拾佳禾科技首席科学家王代军
~~~——访庆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所长、高级农艺师颉敏昌
~~~
~~~——访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研究院院长、恒生发布创始人昕原
~~~——访福来咨询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品牌农业课题组组长、农业农村部品牌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娄向鹏
~~~□ 本报记者 张晶
~~~
~~~
~~~
~~~
~~~
~~~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云冈副刊
合力而为推进垃圾分类
农村电商升级助力黄花产业振兴
将黄花的价值“吃干榨净”
提质增效再升级 赋能黄花走新路
贵阳:夏日黄金大道景如画
一盘预制菜带动一个产业链
挖掘价值拓宽市场 全力做大黄花产业
“一亩田”助力塞上“金花”再腾飞
文旅从业者为全市乡村旅游发展支招
图片新闻
惠民义诊进社区 服务百姓暖民心
我市900名青少年水中逐浪比拼实力
大同市供水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22年6月份供水水质公报
平城区经营性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见实效
近期降雨频繁需留意天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