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康春和:34年的坚守与传承

  “我1978年正式调入报社工作,一直干了34年。可以说,我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新闻事业。”在《大同日报》创刊75周年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时刻,我们有幸得以与一位曾在这里默默耕耘了 34 年的老报人康春和进行深度交流。他与报社的故事,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报业发展史,充满了坚韧与执着。

  “那时的纸媒,就好像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着世间万象。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回首过去,康春和老师见证了纸媒的成长和演变,他用敏锐的观察力和精湛的写作技巧,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又一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当时我们实行采编合一,我做过编辑也做过记者,上过夜班也做过专版。从时政要闻到民生百态,从重大事件到平凡人物……我写过的新闻稿件涉及了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也从中明白了记者身上肩负的使命。”在那个以纸媒为主要信息传播渠道的时代,记者们以笔为剑,以纸为盾,捍卫着新闻的真实与公正。而康春和老师便是这批战士中的一员。他的报道涵盖了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不仅用文字勾勒出了一个个生动而鲜活的画面,更对当时的社会现象作了深入剖析和对人性作了深刻洞察。

  “时代飞速发展,改变了整个传媒行业的格局。但是无论怎么变化,党报的地位是不易撼动的。作为纸媒,它具有可载性,可供随时学习翻阅和保存,是历史的见证和记录。更重要的是,党报姓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具有其他媒体无可替代的权威指导性。它的深度报道、严谨性,也是新媒体难以企及的。在如今新媒体环境下,记者不仅要具备传统的写作能力,还要掌握全媒体技能,学习使用各种新的工具和技术,将纸媒的优势与新媒体的特点相结合,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新闻内容。”康老师说。

  当被问及对报社未来的期望时,康春和老师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缓缓说道:“记者应当是终生职业,一辈子都应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想咱们报社一定能够在时代的浪潮中继续勇往直前,创新发展,既坚守纸媒的优势和特色,又积极拥抱新媒体,实现多元化的传播。我相信,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就一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为受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新闻服务。”                 本报记者  郝雨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专版
   第05版:大同日报创刊75周年
   第06版:大同日报创刊75周年
   第07版:大同日报创刊75周年
   第08版:专版
   第09版:大同日报创刊75周年
   第10版:大同日报创刊75周年
   第11版:大同日报创刊75周年
   第12版:专版
担使命传薪火 锻造新闻铁军
张文炳:守正创新竞扬帆
赫浦:不负记者的职业使命
王彦:难以忘怀的报社时光
康春和:34年的坚守与传承
孙撼山:讲政治当好“守门员”
王存保:告别“铅与火” 走向“光与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