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铸魂提素质 立德育新人

—我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综述

  本报记者  田雁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始终坚持“教者从优”理念,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优先谋划、优先保障、优先满足。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总数超过3万人。

  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师人数分别达到5605人、25485人、5676人、156人。

  教师队伍年龄不断优化。中青年教师成为中小学教师的主体,中小学教师中40岁以下占的50.3%。

  教师队伍学历不断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本科毕业及以上人数占比90.4%,普通高中教师本科毕业及以上人数占比98.9%,初中教师专科毕业及以上人数占比100%,小学教师专科毕业及以上人数占比98.9%。

  一组组数字,折射出大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大幅提升,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夯实根基,铸牢教师队伍“大本营”

  发挥好教师队伍作用,关键在于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打造一支业务精、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是我市教育工作始终坚守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市打出了系列“组合拳”:

  ——组建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全市已建成名师工作室30个、校长工作室20个,涵盖高中、初中、小学的基础学科,将通过名师、名校长的引领,打造一批省内名校、全国名校。

  ——建设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努力培养具有“现代工匠精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师傅+教师”的“双师型”二元化身份。注重中高职教师素质协同提升,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下企业等多种途径,鼓励教师参与各级各类培训,打造了一批中高职教师专业技能创新示范团队。

  ——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国培、省、市、县(区)级和校本培训五级培训体系,完善新教师岗前培训和青年教师职业导师制度,逐步形成“国培作示范、省市抓重点、县(区)保全员、学校重教研”分层互补的培训机制。我市市级财政每年投入1500万元用于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县级财政每年按照不低于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的2.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此外,我市还争取到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1103万元用于乡村教师培训,乡村教师长期得不到高质量培训的情况得以扭转。

  “组合拳”的有力出击,进一步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人才支撑。

  补齐短板,提振农村教育“精气神”

  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过去,因为收入低、待遇差、发展空间小,乡村教师难招难留,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短板”。

  直面短板,定向施策。我市全面落实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强化乡村教师培养补充、改革实施国培计划、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评聘名额向乡村教师倾斜、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一连串的改革举措给乡村教师送上安心从教的“定心丸”,激发了教师奉献乡村教育的内生动力,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正在逐渐壮大。

  为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我市积极拓宽农村教师补充渠道,通过“特岗计划”、公开招聘、定向培养、“县管校聘”等多元培养补充交流机制,为各县区输送了大量优质的师资力量。2017年以来,我市共招聘1577名特岗教师充实乡村教师队伍,这些年轻教师为我市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有力地改善了乡村教师队伍的学历、年龄结构。

  同时,我市还组织大同大学、大同师范、大同幼师等校共1201名毕业生赴县区学校开展顶岗实习;选派309名优秀教师、市直学校教学骨干支援乡村学校建设;今年,还组织65名“三晋英才”开展“送教下乡”服务,乡村学校师资短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激发活力,点燃教师成长“新引擎”

  近年来,我市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强化,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这与我市各项提升教师待遇和获得感的一系列政策密不可分。

  2019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快推进大同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为破解人员编制、教师职称、教师待遇等难题提供了政策保障。

  为激发广大教师的创新创造活力,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设置正高级职称,打破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天花板”。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双向交流轮岗制度和“县管校聘”改革。在营造教育教学环境方面,2020年,我市出台了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并加大督导力度。在职称激励方面,我市已经在现行标准上适当提高了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职称评聘逐步向乡村学校教师倾斜。

  为提高教师待遇,我市开展了教师待遇保障提高行动,市县两级财政每年投入2亿元,建立“两津贴一基金(爱岗敬业津贴、班主任津贴、校长基金)”保障长效制度。从2019年开始,我市设立校长基金,按照每年每个高中教学班5万元、每个初中教学班3万元的标准实施,并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为了保证校长基金顺利实施,我市出台《大同市中学校长基金管理使用办法》,要求校长基金的90%用于激励奖励一线教师,并作为长期制度执行下去。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500元的标准设立中小学班主任津贴,并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深入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目前,已覆盖全市教师30912人次。为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今年,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长效保障机制的通知》。

  为了提高教师社会福利,今年,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文旅局、市文物局联合下发《关于全市教师免费或半价参观市内旅游景点的通知》,从2021年起,我市教师可免费或半价参观市内旅游景点。

  工资待遇、社会福利的提升,职称激励机制的完善,大大激发了教师队伍活力,让教师留得住、教得好。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下一步,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积极推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水平,推动我市教师队伍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建设科教强市提供有力保障。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走近平城
   第06版:广告信息
   第07版:新闻特稿
   第08版:走进云冈
市委党校2021年秋季主体班开学典礼举行
铸魂提素质 立德育新人
我市执行《山西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情况座谈会召开
商务部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线上专题培训开班
灵丘县“四轮驱动”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图片新闻
市人社局专项整治劳动用工情况
大同红色记忆馆迎来开学季参观热潮
中国重汽大齿公司全员安全普法再“充电”
不断完善机制 着力创新方法